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袅袅云梳晓髻堆

发布日期:2022-07-25

  梳头,对古人来说,是件非常有仪式感的大事,不仅是开启和结束一天美好生活的标志之一,也是古人追求健康,养生保健的过程。

 

  新疆若羌县瓦石峡遗址出土 唐代梳子                                         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 秦代篦子

  

  古代梳理须发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梳子,一是篦子。“梳”与“篦”,古代统称为“栉”,齿稀者叫“梳”,齿密者叫“篦”。篦子因为中间有篦梁,两侧有篦齿,是古代去痒篦污、疏血通经的工具,古代还把梳理头发的人叫做“篦头师傅”。山西长治出土的春秋晚期的竹篦是目前最早的篦箕实物。此外还有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秦代篦子,距今也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宋代,女子还会用篦子理眉,男子用其整鬓,宋人陶谷在《清异录》:“篦,诚琐缕物也,然丈夫整鬓,妇人作眉,舍此无以代之,余名之曰鬓师眉匠。古代女子还会把精美的篦子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就像现在妇女头上流行的发夹一样。妇女插篦的习俗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太平广记》中引《小说》记载:“汉武帝……以象牙为篦,赐李夫人。”因此,篦子与簪、胜、钗、步摇、珠花、金钿、勒子并称为古代八大发饰。

  新疆洛浦县山普拉5号墓地出土  汉代漆篦

  

  《礼记》中用“栉纵笄总”来形容古人整理头发的过程。其中。栉指梳发,纵指罩发,笄指簪发,总指束发。头发不仅要梳整齐,梳头还成为养生的一种方法。头发,作为人体重要的表征,它不仅是人体的一个部分,还被认为是生命的象征,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意义。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汉族男女均蓄发不剪,男性以冠巾约发,女性则梳成发髻,遇到重大事件,还会以发代首,把头发等同于生命,是可以替代生命的身体部位。头发还是故人审美的标准之一,也是健康与否的体现。 

  湖北武昌出土 唐代梳发陶俑

  中医学中望诊中有“望色”一项,其中就包括观察人体须发的颜色、质地、数量以及光泽度等,头发乌黑油亮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而头发枯黄稀疏,过早的花白脱落,则是身体疾病的反应。古人也和我们一样,希望拥有一头浓密的秀发,为此做出了各种精美的发式、装饰,甚至用假发来遮掩不足。中医理论中有“发为血之余”的说法,认为头发的生长是由血液上输供养而成,所以血充则发茂,血虚则发稀,血枯则发脱。一方面通过服用补肾补血的药物,一方面需要经常梳头来疏通血脉,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头发便能减少脱落,生长出新的头发。

 

  古代篦子样式

(中医药博物馆  甄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