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民间医生——扁鹊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长期在民间行医的医生,他经过邯郸时,听闻这里的妇人患病较多,便做了妇科医生,为妇人们诊病;经过洛阳时,听闻这里的人敬重老人,便开始专门治疗耳聋眼花等老年疾病;经过咸阳时,得知这里的人重视儿童的健康,他又成了一名儿科医生……他走到哪里,就根据当地的情况,为人们看病,给各处带来喜讯和安康,就好像是一只翩翩飞舞的喜鹊。久而久之,人们便称他为“扁鹊”。

山东微山县两城山出土东汉画象石 “扁鹊行针图”
扁鹊原本是渤海郡人,叫秦越人。年少时他在一家客栈当主管,与一位叫长桑君的客人交好。扁鹊认为长桑君与一般人不同,平时对他十分恭敬。一日,长桑君请扁鹊一起吃饭,闲聊中悄悄对扁鹊说:“我有秘传的医方,想把它传给你,你不要泄露出去。”扁鹊大喜,说:“好,我一定照您说的做!”在长桑君的指点下,扁鹊学会了医术,自此便开始走南闯北,到各地行医。由于医术精湛,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尊重。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扁鹊写了一篇传记,里面记载了扁鹊周游列国治病疗疾的故事。
一次,扁鹊行至虢国,看到很多人都在哭泣,原来是虢国的太子得急病死了。此时,扁鹊在城门遇到中庶子。中庶子是虢太子身边的侍从官,正为办理太子的丧事而忙碌。扁鹊一把拉住中庶子,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太子的事情。中庶子悲伤地说:“太子一早起来还好好的,突然就倒地不起,暴毙而亡!”扁鹊觉得有些蹊跷,便对中庶子说:“太子应该只是昏厥了,也许还有救!”见中庶子面露迟疑,扁鹊又说:“你可以去太子那里看一下,如果你能摸到他的大腿内侧尚有余温,就应该还有救!”中庶子虽然怀疑,但是看扁鹊说得十分肯定,便跑回去查看。果然太子大腿内侧还有温热,中庶子不禁目瞪口呆,赶紧将扁鹊所言通报给虢国的国君。国君立刻亲自到城门处请扁鹊前去就诊。扁鹊对虢国太子进行仔细检查并诊脉后,用针石刺太子的三阳五会诸穴,促使太子苏醒。又叫弟子制作药贴,在太子两肋下用药进行热敷,不一会儿,太子竟然坐了起来。此后又让太子接连服用二十天汤药进行调理,虢太子竟然完全恢复了健康。此后,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的说法便流传开来!然而,扁鹊对此却非常谦虚,他告诉大家,他并非能把死去的人救活,而是患者根本就没有真正地死去。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辨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再运用适当的方法治疗,这才是虢太子能“起死回生”的关键。
扁鹊不只是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当时,巫术在民间十分盛行,阻碍了医学的发展。扁鹊对此非常痛恨,他提出了“六不治”的医学规范,其中就有“信巫不信医”者,扁鹊认为一个只相信巫术不信医道的人,病是治不好的。此外,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人,以及病情过重、深入骨髓的人,这些情况都属于无法医治的情形。也就是说,疾病与一个人长期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疾病能否治好,需要医患之间建立信任,互相尊重,同时还要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治疗。
在云游各国、为百姓看病的过程中,扁鹊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同时还名扬天下,在百姓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这也使他遭到了一些无耻之徒的嫉恨。秦国有个太医李醯,他的医术并不怎么高明,但很擅长溜须拍马,非常受秦王宠信。后来,扁鹊行至秦国,被秦王请去看病,李醯自知技不如扁鹊,担心扁鹊会影响自己的地位,于是便派人把扁鹊毒害了。
扁鹊死后,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正式传记的民间医生,他的故事广为流传,被认为是中医诊断方法的创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