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如琥珀,晶莹剔透”的冷饮子
北宋 苏东坡
一枕清风直万钱,无人肯买此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苏东坡《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诗中的米元章就是宋代书法家米芾,苏轼与米芾 (fú)往来密切。公元1101年,被贬谪海南的苏轼奉诏北归,当时在真州(江苏仪征)为官的米芾邀请病重的苏轼居住在东园,并热情接待了苏轼。他经常冒着暑热送来拣好洗净的麦冬,苏轼深感官场失落,但友情真挚,于是题此七言诗。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香饮子铺
七言诗中提到“门冬饮”,饮子是什么呢?饮,最早泛指汤剂,唐代时把不规定剂量的汤剂称为“饮”。到了宋代,人们把介于汤药和饮料之间的饮品称为“饮子”,饮子中含有中药,兼具防治疾病的功效,如清热、祛暑、利湿等,类似今天的药茶。宋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非常喜爱饮子。饮子既可以热着喝,也可以凉着喝,夏季时尤其受欢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在虹桥下一家店铺外,撑着两把大伞,一伞挂着“饮子”的招牌,一伞挂着“香饮子”的招牌,说明各类“饮子”在宋代流行一时。清人喻昌在其所著的《医门法律》中还提到,宋代官方药局中也有冷香饮子、清凉饮子等出售。
在种类繁多的祛暑汤方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一种叫做“冷饮子”的饮品。这款“冷饮子”早在唐代就已经被著名针灸学家甄权提及,他指出:“虎杖……暑月以根和甘草同煎为饮,色如琥珀可爱,甚甘美。瓶置井中,令冷澈如冰,时人呼为冷饮子,啜之且尊于茗,极解暑毒。”意思是说,将新鲜的虎杖和甘草一起煮汁,放在井水中做成冷饮,像茶一样饮用,是一款极佳的解暑饮品。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中也记载:” 虎杖……夏月和甘草同煎为膏,如琥珀色,令冷彻如冰,服之极解暑毒。”
虎杖
虎杖,生于溪水边,春季生苗,外形像竹笋一样,拔节迅速,还有像老虎一样的赤色斑点,因此得名虎杖。它能除烦热,利小便,治疗一切热毒。甘草,因味甘得名,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的作用,是使用最广泛的中药,能调和各种药方的药味。宋代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提到,“虎杖……暑月多煎根汁为饮,不得甘草,则不堪饮。<药性论>云:和甘草煎,尝之甘美。其味甘,即是甘草之味。”这款冷饮子在甘草的调和下,味道甘甜,经过深井水的浸泡,清凉爽口,沁人心脾。一般虎杖用量一般为15克,生甘草用量为6克,水煎,代茶饮。值得注意的是,虎杖不宜过量,过量服用虎杖会出现口干、口苦、恶心、腹泻等症状。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药博物馆 甄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