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普专栏» 医史漫谈

医史人物——吴鞠通

发布日期:2024-05-07

父亲病重 立志学医

 

1758年,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一位清贫的教书先生家迎来了一位小公子。他就是吴瑭,字配珩,号鞠通。吴鞠通年幼便追随父亲学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光耀门楣。但是18岁这年,吴鞠通的父亲突然患了重病,他极力为父亲请医寻药,奈何他自己不通医术,只能看着父亲一天天地虚弱下去,这让他万分悲痛。

这天吴鞠通见父亲气色似乎有所好转,关切地询问到:“父亲,您感觉好些了吗?”

父亲看了看吴鞠通,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为父这病,已经无药可医了。我只是放心不下你。”

吴鞠通听后非常伤心,说到:“父亲,孩儿不孝,这一年多都没能给您请来名医,我恨我自己不懂医理,只能看着您被那些庸医摆布。”

父亲听后,摇了摇头,叮嘱说:“孩子,你的心为父知晓。只希望今后你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研究学问。”

吴鞠通父亲的病日渐加重,最终还是撒手人寰。

父亲的离世给吴鞠通很大的打击,他内心坚定地立下誓言:我实在无颜立足在这天地之间,父亲病重之时竟不能挽救他。我要学医,我要探究这世间疾病!

从此,吴鞠通毅然放弃了科举考试,购买了大量医书,伏案苦读。三年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吴鞠通参与了检校《四库全书》,这份工作使他能够看到大量的宋元以来的医书,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他潜心学习17年,医术大有长进。

 

潜心学医 临危出山

 

1793年,京城闹瘟疫,很多人死于疾病。

这天朋友汪廷珍找到吴鞠通:“配珩呀,我劝你赶紧出山为人治病吧,你看这满城的百姓被瘟疫折磨的真是苦不堪言。医者仁心,你苦学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能治病救人,造福百姓嘛。”

吴鞠通听后,回答道:“廷珍兄,我深知你意。我这些时日对这病情多有观察。”

汪廷珍听到吴鞠通这么说,立刻来了兴趣,忙鼓励他,说到:“哦?我就说你吴鞠通不会袖手旁观,你看出什么门道没有?”

吴鞠通便向汪廷珍解释:“我见这病人都有高热、昏迷、惊厥之症,这是风痰闭阻脑窍所致,平时用的牛黄清心丸,虽也能清心化痰,但效力终究还是弱了些。”

汪廷珍听他这么说,内心不禁有些泄气,感慨万千:“这可如何是好,这瘟疫何时才能被抑制住呀!”

吴鞠通忙解释说:“你且不必太着急,我将这药的配方重新加减了一番,效力要强上许多,

一定管用的。此药能通心主神,就叫安宫牛黄丸吧。

吴鞠通用安宫牛黄丸,救活很多危重病人,从此名声大振,成为温病学派代表人物。

 

细心观察 巧治孕妇

吴鞠通的患者中有一位姓史的孕妇,已经怀孕七个月。找到吴鞠通看病时,患者虚弱无力,伴随着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并且舌头还有半边溃烂没有舌苔。最可怕的是孕妇眼睛突出,像一颗大蚕豆。脉浮而洪数。腹中胎儿也一直躁动不安。

吴鞠通见孕妇状态很不好,关切的询问病情:"你是什么时候患病的?为什么这么严重了才来医治?"

病人答到:"在找到您看病之前,我也找过两位医生医治。一位医生给我使用了大量的发汗药物,结果,我感到不适就又找了另一位大夫医治。这位医生给我使用了大量的泻火药物,我吃完以后,感觉更加难受。"

吴鞠通看诊以后认为患者是邪热内盛,气血两燔之证,于是便给孕妇开了一剂玉女煎,方中用到生石膏、知母、炙甘草、犀角、粳米、生地以及麦冬。

孕妇按照吴鞠通的方子,吃了一剂以后,症状立刻有所好转,腹中小宝宝也逐渐安静下来。又接着吃了三剂,孕妇身热、躁动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后来,吴鞠通又将药方换为生大黄、元明粉、厚朴、枳实,并叮嘱患者家属将药物煎煮为两杯,分两次服用。如果大便通畅,剩下的药物就不要再喝了。这里吴鞠通的目的是中病即止,力求保护患者津液,达到祛邪而不伤阴。

又过了几天患者身体已经不再发热、躁动,眼睛也不再突出,吴鞠通随着病人的情况一直在调整用药,后来几天又给患者开了一些滋阴补肾的药方。孕妇在吴鞠通的悉心照料下,身体终于康复,足月产下了可爱的宝宝。

 

 

(中医药博物馆   张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