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药——雌黄
雌黄,又叫鸡冠石,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具特异臭气,有剧毒。雌黄矿石呈片状、梳状或土状的集合体,柠檬黄色,较为常见;雌黄的单晶体则呈短柱状或板状,棕黄色,比较罕见。
雌黄作为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具有杀虫、解毒、消肿等作用,可用于疥癣,恶疮,蛇虫螫伤,癫痫,虫积腹痛等症。内服入丸、散,外用可研末调敷。
在中国古代,雌黄经常用来修改错字。我们知道,古时写字的纸为了防止虫蛀,多用黄檗(黄柏)浸染,使之略带黄色,所谓“青灯黄卷,面壁苦读”指的就是这种纸。每当古人写错了字,就用颜色与黄纸接近的雌黄先涂掉,然后重新书写。宋人范正敏的《遁斋闲览》上就说:“有字误,以雌黄灭之,为其与纸色相类,故可否人文章,谓之‘雌黄’。”当然,用雌黄涂错别字,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与黄色书纸相近,关键还是在于它的作用——“一漫即灭,仍久而不脱”。正是雌黄有更改错别字的作用,而有了成语“信口雌黄”,意为随口更正不恰当的话,后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
除了修改错字,雌黄作为一种罕见的清晰、明亮的黄色颜料还被东西方文明长期用于绘画。在东方,敦煌莫高窟壁画使用的黄色颜料里面就有雌黄的存在;在西方,雌黄也一直在碾碎之后作为颜料用于画画。由于雌黄具有强烈的毒性,加之和石墨以及铜基颜料不能很好的共存,在西方,镉黄和其他染料在19世纪之后逐渐替代雌黄在这个用途上的应用。但是中国的国画仍然有使用雌黄。在现代,雌黄被主要用于制造砷和砷的化合物。砷是一种在半导体产业和制革工业有着重要用途的矿物元素。
说起雌黄,就不得不提雄黄。李时珍曰:“雌黄、雄黄同产,但以山阳山阴受气不同分别”。同为硫化物类矿物,大多数的雌黄和雄黄一起在硫质火山喷气孔产生,所以,雌黄、雄黄往往共生,二者有“鸳鸯矿物”的说法。
博物馆展出的这件巨大的雌黄标本,其实是雌黄与雄黄共生的葡萄状天然矿物。正面橘黄色部分为雌黄与雄黄的混合物(硫磺与砷的硫化物的混合物);柠檬黄色部分为雌黄、拟雄黄、硫磺的混合物;而左下方的少许白色粉末,即雄黄氧化形成的三氧化二砷(As2O3),即砒霜;背面的橘红色矿物,则是雄黄。这样的矿物标本,实属罕见。实际上,雌黄、雄黄在一定温度下都可以氧化成砒霜,雄黄与硫在高温下煅烧可以还原成雌黄,三者之间的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国很早就发现和利用雄黄与雌黄了。江浙地区的民谚:“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雄黄被用作辟邪、预防瘟疫的药物。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子就是因为不慎喝下雄黄酒,失去控制现出原形。
有人说吃雄黄就是吃砒霜,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雄黄本无毒,其中的砒霜才是雄黄的毒性来源,近代精制雄黄中砒霜的含量必须控制在0.17%以内。服用含有雄黄、雌黄的制剂必须要严格遵照医嘱,掌握适应症,按照说明书的剂量、疗程服用,切不可滥用、久用、超量用,改变“凡是中药则无毒”的观念,保证用药安全。
(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