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掌南星——掌叶半夏

发布日期:2015-05-29

   

       虎掌南星来源于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掌叶半夏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的块茎。多在夏末秋初的白露前后采挖,去净须根,撞去外皮,晒干。近代《中药大辞典》、《安徽中药名录》、《陕西中药名录》、《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等均收录该药。但它却没有进入一级国家药典标准和二级部颁标准名录。中药天南星来源于天南星科天南星属的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三种植物的根茎。不包括掌叶半夏这个种;药材半夏俗称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的根茎,也不包括植物掌叶半夏这个种。但是药材市场的情况是老百姓却大量栽培掌叶半夏,交易量很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据分析有下面两种原因:

  1.误种,天南星、虎掌南星、半夏分不清,以为是同一种药材,本来想种天南星或半夏却错种了掌叶半夏。记得4年前在安徽亳州药材市场买的天南星种苗,出苗后发现是掌叶半夏,其实这种现象行业内很普遍。

  2.故意而为之,就是明知两者不一样而故意栽培。这是因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现象。栽培者明明知道是假的,但种植掌叶半夏效益高,赚钱多而栽种。看看今年半夏的价格是每千克100元左右;天南星大的每千克25元左右,小的每千克50元左右。由于市场上天南星和虎掌南星处于混乱状态,而不法药商多把小的虎掌南星当做半夏去卖,以获得最大收益,因此天南星与虎掌南星均是越小越值钱。因为半夏、掌叶半夏是同科同属的植物,小的虎掌南星和半夏在形态、化学成分上的确不好区分。其实这种现象也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每年多次对药材市场进行飞行药检,发现上述问题是给予重罚的,但实际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也是同行和管理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实虎掌南星的应有历史非常悠久,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以其块茎形如虎掌而得名。《图经本草》也有“冀州人栽培虎掌”的记述,《品汇精要》曰:冀州、江州为道地产区。在胡世林主编的《中国道地药材》一书中把虎掌南星放在怀药项下,称为著名的怀药,也叫“禹南星”。现今河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均有大面积种植,《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收录了此药,但只能定义为地方用药。在古代虎掌南星的确是一味道地中药。既然市场容量很大,临床也在大量应用,能否把它上升到国家标准呢。

  (中医药博物馆  中药部  马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