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熊取胆广泛引争议,人工熊胆亟待登舞台

发布日期:2016-04-22

  熊胆的药效很早就被亚洲人所认识,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等。人类得到熊胆的办法也在随着时代而变化,由第一代的剖腹取胆,到第二代给熊穿“铁马甲”,用金属导管插入熊的腹部,导出胆汁,再到现今第三代无管引流、定时取胆,建立一个连通胆囊和腹壁的管道,从该管道内抽取胆汁。

  “归真堂”是无管引流取得熊胆汁规模最大的企业。1992年,企业于福建惠安创建了南方最大的黑熊生态养殖基地,1996年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熊胆药品研制示范基地”,在黑熊繁育、饲喂配方、疾病防控、引流胆汁等方面的科学规范操作已成为行业标准。基地现拥有近400头黑熊,年繁殖小熊100头以上,一头黑熊引流胆汁的年产量相当于猎杀220头野生黑熊的熊胆总量。2012年2月,归真堂向媒体开放养熊基地,邀请近200名记者进场观看活熊取胆。在近1分钟的“无管引流”过程中,黑熊一直吃着食物,无太大反应。虽然归真堂对外宣称从来没有虐待过黑熊,但企业寻求上市时还是遭到了多家动物保护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对。

  关于活熊取胆,存在许多争议。“无管引流”真的人道吗?被引流的黑熊往往会出现一些肝胆病变, 熊胆汁中残留的抗生素是否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威胁?天然熊胆是否可以替代?一方面,有人认为熊胆的功效在于其中的熊去氧胆酸与其它几十种成分的协同作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国家批准的替代品,更是确认了熊胆的不可替代性。一方面,德国和意大利的人工合成熊去氧胆酸已经批准在中国上市,国内也有价格低廉的人工合成熊去氧胆酸,均可用于治疗肝胆疾病。与此同时,有的中医师认为可以用植物药代替熊胆的功效,例如从清热解毒方面,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等比熊胆更好;从平肝明目方面,龙胆草、栀子、桑叶更胜一筹;至于熊胆的杀虫止血功效,则可以用贯众、雷公藤等代替。另外,由于国家林业局、药监局等五个部门联合发文规定熊胆粉只能用于特效药、关键药,一部分熊胆粉被应用于保健而非治病,也是引发争议的一方面。

  为了濒危药用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卫生部1983年批准立项,由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省医药工业研究院共同研制人工熊胆。科研人员经过几十次配方选择,最终使人工熊胆与优质天然熊胆主要有效成分相同、含量接近、质量稳定,于1997年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但不知为何至今未获批上市。2014年,有企业凭借“体外培育熊胆粉关键技术及临床前研究课题”获得了“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这是基于用家禽胆汁通过生物转化技术获得与天然熊胆粉化学等值、生物等效的熊胆粉代用品。我们期待熊胆的替代品早日上市!

  只有积极开发人工替代品,才能有效化解濒危野生动物利用和公众高涨的伦理诉求之间的冲突,使人工熊胆与人工牛黄、人工麝香等人工替代动物药一样,更好的贡献于中医药,为患者谋福利。

  (中医药博物馆 中药部 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