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素食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有人说“长期吃素不易得心脑血管疾病”;而有人却说“长期吃素会造成营养失衡,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孰是孰非?请看今天的《长期素食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往往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如果血脂过高,容易造成“血稠”,就会形成脂质斑块沉积在血管壁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可中断,由此引发中风、心梗、冠心病等。因此,控制体内血脂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总胆固醇低于5.20mmol/L;甘油三酯低于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3.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1.04mmol/L)是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吃素不吃肉是否有助于控制体内血脂含量?确实,饮食的油腻程度与血脂有着密切联系。有实验数据表明,高收入人群,经济条件越优,饮食结构越不合理,谷物的摄入量及粗粮所占比例明显减少,油脂及动物类食品摄入量明显增多,血脂代谢异常发生率则高于普通人群18.8%。由此可见,油腻食品的摄入对体内血脂水平的升高是有贡献的。也有数据表明,人体20~30%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是通过食物获得。因此,适当吃素对体内血脂含量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但是,70%左右的低密度脂蛋白是通过肝脏代谢产生,所以,仅靠吃素是不能躲过动脉粥样硬化的。并且,长期吃素可造成人体蛋白质、脂肪的摄入不足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营养失衡,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从而使人易患传染病、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更重要的是,长期吃素使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反而会造成动脉血管内壁增厚,血管硬化,同样会引发冠心病。
血脂在人体内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各种营养素(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一个人如果体内合成血脂(胆固醇)能力强的话,就算是只吃素也会有高血脂,素食只对高脂血症患者有一定帮助。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建议人们“荦素搭配”。在这个前提下,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要少吃肉食,但要注意补充蛋类、奶类等优质动物蛋白。
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合理膳食基础上增加身体锻炼才是驱除疾病最好的方式,仅靠吃素帮助有限,如果不结合个体特点,盲目素食或过度素食,则可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结论是:适当吃素能预防冠心病,但长期吃素则又有可能成为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中医药博物馆 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