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插茱萸,是吴茱萸还是山茱萸?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这天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此外,“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也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登高祭祖时,许多人都会吟咏起王维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茱萸是何物?茱萸有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重阳节插的茱萸究竟是哪一种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山茱萸与吴茱萸。
山茱萸( Cornus officeinalis Sieb.et Zucc.)
是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黑褐色。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长5~1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具黄褐色髯毛。伞形花序,先叶开花,腋生,下具4枚小型的苞片,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子房下位。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
山茱萸的果实可药用。其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的治疗。
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芸香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5~5米。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蓇葖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吴茱萸近成熟的果实也可药用。其味苦,性热,气芳香浓郁,有小毒,入肝、胃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脘腹胀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齿痛,湿疹等病证。
重阳节插茱萸习俗的由来
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于是,茱萸可“消灾避难,避免瘟疫”便流传下来。
在晋代周处《风土记》中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避除恶气,以御初寒”的记载。到了唐代,这个习俗盛行,除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外,杜甫也在《九日蓝田崔氏庄》里写道:“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重阳节插的茱萸是吴茱萸!
一般具有祛疫辟秽作用的中药,都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例如艾叶,菖蒲、藿香等。作为“辟邪去灾”的茱萸,理应具有香气。吴茱萸来自芸香科,植物及果实都具有香气,而来自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却没有什么香气,由此推断,重阳节插的茱萸是吴茱萸!
(中医药博物馆 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