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莲能随意采挖吗? ——揭开天山雪莲的神秘面纱(二)
天山雪莲与铁皮石斛、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肉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数百年的药用用功效和经济价值致使天山雪莲收到追捧以及疯狂采挖,野生资源越来越少。
据中药资源普查,20世纪50—60年代天山雪莲遍布海拔1800—2000米的天山山脉,总面积约 350 万公顷。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在新疆 37个县市有天山雪莲分布,仅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分布面积就达1.3万公顷,蕴藏量约5万吨,天山雪莲在新源县那拉提的雪莲谷随处可见。而近40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天山、昆仑山等山脉雪线不断上升,积雪面积逐渐减少,野生天山雪莲分布区海拔逐年上升,适生区不断缩小,进而导致天山雪莲数量逐渐减少。曾经在海拔1800m左右的地方可以采到雪莲,而现在天山雪莲的自然分布群落平均海拔已超过3000 m,甚至需要到更高海拔区才能找到天山雪莲的踪迹。
同时,由于雪莲的滥用使价高物非所值。例如旅游业广泛打造雪莲概念,推出雪莲菜肴、雪莲药酒、雪莲护肤品等产品,这些产品以开花期或者现蕾期的野生雪莲为主流,每年乌鲁木齐地区大约有300万朵雪莲花进入流通市场,直接刺激自然资源的掠夺性采挖和收购,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发现,天山雪莲在新疆的分布面积已不足 70 万公顷,全疆资源蕴藏量锐减4/5。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天山雪莲进行保护。1991年天山雪莲被收录入《中国植物红皮书》。2000年《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令禁止采挖野生雪莲。2001年原卫生部 160号、188号文件严令禁止以野生雪莲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 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将天山雪莲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 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天山雪莲的保护级别被定为Ⅱ级,禁止私自采摘、出售。但由于利益的驱使和监管力量薄弱,迄今为止,盗挖野生天山雪莲的现象仍屡禁不止。
值得欣慰的是,为保证天山雪莲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对天山雪莲进行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政策。阜康国有林管理局已在天山博格达峰南坡建立了雪莲种质资源保护区约 100 平方公里,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在巩留林场设立了天山雪莲保护培育基地数千亩,东天山喀尔里克冰川建立了万亩雪莲保护区。同时天山雪莲的栽培也日渐成熟。早在 2000年,新疆农业大学设立研究课题进行了种子育苗野外移栽试验,人工种植的天山雪莲成活率达 90%。2005 年,天山雪莲组培苗的大规模移栽获得成功,组培苗野外移栽成活率在 80% 以上。地膜覆盖法成功解决了天山雪莲育苗和种植过程中的保温、保湿问题,探索出了适宜雪莲的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新疆雪莲维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天山雪莲规范化示范基地 105 亩 ,为雪莲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与新疆红高粱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试种的天山雪莲成活率达到了80% 以上,初步实现了天山雪莲规模化种植。
目前人工种植雪莲成为市场的主流品种,在天山脚下几十块钱甚至十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一株天山雪莲,昔日珍奇名贵的雪莲已不再神秘,飞入到寻常百姓家里。但因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条件、生理机制等限制因素的影响,至今天山雪莲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化栽培,物种的濒危、资源的匮乏,依然需要大家引起警觉,共同守护这一塞外仙姝!
(部分图片来源于中国植物图像库)
(中医药博物馆 冯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