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为主的新疆紫草(一)

发布日期:2023-01-15

  

  

  中医药博物馆中药综合展厅有一件较大型的紫草标本,长约30cm,直径约15cm,扭曲,颜色紫红,皮厚木心小,皮部极其疏松,为条片状,呈十余层重叠剥离,这是件十分珍贵的野生新疆紫草标本。紫草是传统的解毒透疹中药,但是这里的新疆紫草却不是传统用药品种,而是建国后新增加的药材资源,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来一探究竟。

  

  紫草,本名“茈、藐”,《尔雅》称“藐,茈也。”郭璞注曰“可以染紫也。一名茈䓞。”紫草为根入药,含有紫草素,可作为天然的紫色染料,其染色应用历史比药用更加悠久。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称“彼人种之,即是今染紫者。方药家都不复用。”依据陶弘景所言,这时候紫草是不入药的,就是做染料而用。之后的《农政全书》等农业专著,以及本草专著都普遍记载“其根染紫”,李时珍更是总结“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在二千多年的染色历史应用中,紫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种植、应用也一直昌盛。

  紫草作为中药始载于我国第一本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称其“味苦寒,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一名紫丹,一名紫芺”,这时候却并没有说明其植物形态。直至唐《新修本草》首次记载了紫草的植物形态“苗似兰香,茎赤节青,花紫白色,而实白”。宋代紫草才开始普遍入药,《本草图经》称“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中或种莳。其根所以染紫也。古方稀见使,今医家多用治伤寒时疾,发疮癣不出者。”明代《本草品汇精要》称根“类威灵仙而粗壮”,《本草纲目》称“其根头有白毛如茸”,《本草通玄》称“嫩而染色染手者佳”。经后人考证传统本草所记载的正品紫草应为紫草科紫草属植物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植物特点是茎直立,被粗硬毛,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两面被糙毛,聚伞花序顶生,花冠白色,小坚果乳白色。药材特点是完整根入药,主根单一,常有分支,外表紫红色或暗紫色,外皮薄易剥离,质脆硬,易折断,断面皮部紫红色,木部较大,为黄白色。

  

  紫草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紫草的产地分布比较广泛,历史上记载的有河南、陕西、湖南、湖北等地,且多为种植。民国时期紫草生产范围更广,陕西、广西、湖南、贵州、东北均有,并且以广西产者最好,1936年《鉴选国药常识》记载“广西所产,皮紫,肉成玫瑰色,入水不褪”,1935年《药物学备考》称“西(陕西、广西)者入药,东(东北)者作色”。但随着民国时期国外进口合成染料的进入,紫草作为染料逐渐失去应用价值,经济效益随之大减,仅靠药用是无法有效促进紫草的种植和流通的,传统的正品紫草逐渐缩小市场。

(中医药博物馆  冯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