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为主的新疆紫草(二)
建国后,产在新疆的新疆紫草被发现,作为新的药用资源,并入了紫草的来源之一。因新疆紫草的药材特点是颜色紫红,皮厚木心小,皮部极其疏松,呈现为层层重叠的条片状剥离,习称“软紫草”。为区别,传统的正品紫草因为皮薄木心大,质硬脆,习称为“硬紫草”。
紫草商品此时分为两大类:软紫草类和硬紫草类。经过专家的考证,建国后紫草的基源主要为三种:紫草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新疆紫草 Arnebia euchroma (Royle) Johnst和滇紫草 Onosma paniculatum Bur. Et Franch.。滇紫草曾被清朝《植物名实图考》收录,现作为云南、四川的地方习用品,常自产自销,没被《中国药典》收录。新疆紫草属于紫草科软紫草属植物,其花冠深紫色,小坚果黑褐色,主要分布在新疆昭苏、温泉、乌恰、木垒、阿克苏、博乐、伊宁等地区,产量最大。药材商品习称为“软紫草”,产量最大,并被认为质量最佳,成为紫草商品中的主流品种。原来的正品紫草入药应用范围已下降,仅“在新疆紫草供应不够时以本品代替”。
新疆紫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产于内蒙古巴颜淖尔盟、乌兰察布盟、阿拉善盟等地的内蒙紫草 Arnebia guttata Bunge.被发现,也开发为新的药材资源。其也为紫草科软紫草属植物,商品归属于“软紫草”类,只是花冠为鲜黄色,又称为黄花软紫草,因产量少,也多在当地自产自销。
《中国药典》对紫草的基源和产地也进行了多次修改调整,1963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新疆紫草和紫草。199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紫草基源增加为“新疆紫草、紫草、内蒙紫草”。200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改为只收载“软紫草”,即新疆紫草和内蒙紫草。综上,传统正品紫草已退出药典,历代本草未记载的新兴品种新疆紫草和内蒙紫草成为紫草正品。而内蒙紫草的规模和产量、应用均不及新疆紫草。
新疆紫草
现代化学成分分析,新疆紫草所含的有效成分紫草素、去氧紫草素等含量均高于传统紫草,其所含的5种萘醌类色素达到2.76%,远高于传统紫草的0.92%。药理学研究,新疆紫草的醇提取液最低抑菌浓度为3.1mg/ml,而传统紫草的为100mg/ml,表明软紫草的抑菌试验优于传统紫草。如此说来,新疆紫草成为当代紫草的新兴品种无可非议,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正品紫草。相反,应用了2000多年的传统正品紫草反而成为了伪品,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药博物馆 冯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