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宝——川贝

发布日期:2023-03-09

  

  

  有个中药谜语,谜面是:天府之宝。您猜出是哪味中药了吗?是川贝。

  

  川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家里有人咳嗽,特别是小儿,多半儿会有人向您推荐一个食疗方——川贝炖雪梨,或者是中成药——川贝枇杷露(膏、糖浆)、川贝止咳露、川贝雪梨膏等。无论是食疗方还是中成药,其中的主角都是川贝。

  

  

  川贝的药典名是川贝母,据2022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川贝母的植物来源有多种,有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r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 Maxim.ex Batal.和梭砂贝母F.delauayi Franch.太白贝母 F.taipaiensis P. Y. Li或瓦布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var. wabuensis (S. Y. Tang et S. C. Yue)Z. D. Liu, S. Wang et S.C.Chen,它们的干燥鳞茎,均统称为川贝母(简称川贝)。它们主产于四川,但云南、西藏、青海、甘肃等地也有生产。其中,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以及梭砂贝母为野生,瓦布贝母和太白贝母为栽培。

  

  

  过去,川贝都是以野生品为主。野生品根据外观性状,又有松贝、青贝和炉贝等不同的商品规格。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这3个物种生态环境一致,都生长于海拔3000m~4500m的山坡草丛或阴湿的小灌木丛中,地理分布有重叠交叉,所以,在同时有这3个物种分布的地区,它们是混在一起采挖和出售的。由于生长期及发育成熟度不同,会有大小之分。人们根据大小及外观分为松贝和青贝。

  

  松贝

  

  小的鳞茎,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有2片鳞叶,一大一小,大片紧抱着小片,未被抱合的小片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鳞茎顶部,2片鳞叶紧紧闭合,不开裂。底部平,微凹入,置于桌面上能立住而不倒,形似观音坐莲。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被称为“松贝”。又因其粒小,如豆如珠,故又有“珍珠贝”、“米贝”之称。

  

  青贝

  

  大一点的鳞茎,呈类扁球形。外层的2片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被称为“青贝”。

  

  炉贝

  

  梭砂贝母主要分布在我国横断山脉的高山丘陵地带,主要生长在我国的西藏、云南、四川等西南省份的山区。其鳞茎外形呈长圆锥形,在川贝中个体最大,外表为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有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外层两枚鳞叶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裂口,与青贝相似,但质地不如松贝和青贝坚实。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康定 (旧名打箭炉),而被称为“炉贝”。

  通常说来,松贝质量最佳,青贝次之,炉贝再次之。由于过去全靠采挖野生,产量不高,加之疗效确切,中医处方用量相当大,以川贝母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达100种以上,长期有需求,所以,川贝就成为紧缺的名贵药材,价格也就稳居高位。

  

  栽培品

  20世纪80年代,在利用野生资源的同时,进行了野生变家种的研究,但种植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生产周期长,所以,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川贝仍属于不能满足需求的品种。

  川贝的栽培品呈类扁球形或短圆柱形, 整体比野生品大,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 比野生品显粗糙,有的具浅黄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多开裂而较平。中间的新芽和子叶也比较大。

  

  

  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二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可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痰中带血,瘰疬,乳痈,肺痈等症的治疗。现代研究证明,川贝具有镇咳、化痰、抗菌、降压等药理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止咳化痰良药,但一定要对症使用,否则,适得其反。

  应用的关键点来了!川贝母是苦寒性质的,适用于热咳嗽,如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火咳嗽。一般老百姓如何判断是否是热咳嗽?最简单的辨证方法就是看痰的颜色和稀稠,热症咳嗽咳出的痰是黏稠色黄,寒症咳嗽咳出的痰是稀薄色白。若是寒咳嗽服用含有川贝的食疗方或中成药,咳嗽症状不但不会好转,甚至会雪上加霜,加重病情。

  若是热咳嗽,川贝炖雪梨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好吃又好用。

  

  下面,把川贝炖雪梨的做法简单介绍一下。雪梨1个,洗净去皮(可不去皮),切开约三分之一的顶部,挖去梨核,形成一个梨盅。在梨盅内放入适量冰糖及川贝(最好研成粉),把梨顶盖回去,可用牙签固定。将整个梨放入炖盅内,加适量的水,隔水炖2小时即可。梨肉、梨汤可分2~3次吃完。

  川贝的用量根据年龄不同而异,一般5岁以下是1~2克,成人是5克以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药博物馆  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