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跨过九千年走来——认识薏苡仁(上)

发布日期:2022-12-25

  简单的一味食药,顺着时光扯出的文化宝藏好似明珠无数,令人目不暇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薏苡之谤,薏苡之食,薏苡之药,愿读罢此文,薏苡于你我,多一份亲切。

  薏苡之谤

  

  图片

  

  

  图片

  

  此段文字中记载了与薏苡相关的一大冤案。马援(前14年—49年),扶风茂陵(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北)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后于讨伐五溪“二征起义”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侯。马援曾领兵到南疆打仗,当地的暑湿瘴气使士兵生病,后食用薏苡仁治愈了士兵。凯旋之日,马援有意把薏苡引种到内地,于是特选了当地薏苡良种,打包运回。谁知,这却引起梁松等权贵们的猜疑,认为运回的是马援从南疆夺取并据为己有的珍珠。等到马援病死不久,就有权贵诬告他从南疆搜刮并私吞了大量明珠,结果让他自己和妻儿蒙冤。

  

  后人遂以“薏苡之谤”比喻被人诬谄,蒙受冤屈。愧我明珠成薏苡,辛弃疾借以述壮志未酬的一腔忠愤,“佳实产南州,流传却山瘴。如何马伏波,坐取丘山谤。”司马光借此典故抒发被冤屈抗议,与对光明的追求。

  

  薏苡之食

  

  图片

  

  古人对吃薏苡也传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陆游说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芡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东归思之未易得,每以问人人不识。呜呼,奇材从古弃草菅,君试求之篱落间!”苏轼讲伏波饭薏苡,御瘴传神良。……不谓蓬荻姿,中有药与粮。舂为芡珠圆,炊作菰米香。子美拾橡栗,黄精誑肚肠。今吾独何者,玉粒照座光。”述说薏苡为药为粮,色香功效俱佳,大叹“怎么就这么幸福,能吃到洁白如玉的苡仁令满座生辉?”

  薏苡之药

  

  图片

  除了食用价值,“薏苡之谤”故事中薏苡仁“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调节士兵北方到南方的不适,“利湿除痹”的效果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王十朋推荐《食薏苡粥》“夔州再见夏,炎瘴侵我肌。两股忽浮肿,百药竟未治”,朱熹也在诗中写下“暮年药裹关身切,此外翛然百不贪。薏苡载来缘下气,槟榔收得为祛痰”。梅尧臣讲“但蠲病渴付相知,勿恤谤言归马援。”众人为薏仁米祛湿、下气、抵御瘴气、可用于治疗消渴发声。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论“薏苡仁,味甘,气微寒,无毒。入脾、肾二经,兼入肺。疗湿痹有神,舒筋骨拘挛,止骨中疼痛,消肿胀,利小便,开胃气,亦治肺痈。……薏仁最善利水,又不损耗真阴之气。凡湿感在下体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中国药典》载其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金匮要略》有薏苡方四个:麻杏苡甘汤、千金苇茎汤、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经文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此次治疗新冠病情的宣肺败毒散(麻黄、杏仁、石膏、薏苡仁、苍术、广藿香、青蒿、虎杖、马鞭草、芦根、葶苈子、化橘红)正是麻杏苡甘汤、千金苇茎汤与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的合方加减。

  图片

  方神育苡图

  猜嫌未曾伤薏苡,脱壳取仁做药粮。其实与薏苡的故事,看向更前方,还有九千年前微甜的薏苡酒和四千年前的“神显”植物,更多薏苡故事,我们下篇接着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医药博物馆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