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桑树”而得名的一味中药——桑黄  ——蚕桑科普系列(7)

发布日期:2023-05-30

  一看到“桑黄”这个名字,就不难猜出,这一定是一味与桑树有着某种联系的中药。没错,桑黄就是一种生长在桑属植物树桩及树干上的大型真菌,其子实体多为金黄或黄褐色,通俗地讲,它就是一种非常非常好的药用蘑菇,这样说,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下面就让我带大家认识一下它吧!

  

  桑黄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用多孔菌的统称,在我国有着两千余年的用药历史,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对于桑黄的记载(书中称为“桑耳”)。“桑黄”这一名称则出自唐初甄权所著的《药性论》。历代本草书籍中对“桑黄”名称的记载各不相同,据考证约有12 个,分别是桑耳、桑黄、桑黄菇、桑菌、桑臣、桑鸡、桑上寄生、桑檽、桑娥、木麦、木夋、胡孙眼。如在《药性论》中称“桑臣、桑黄或桑耳”,《酉阳杂俎》中称“胡孙眼”,《篡要奇方》中又称“桑黄菇”等,但在历代古医书中被广泛使用的是“桑耳”这个名称。而现代研究中基本多用“桑黄”这个名称。

  

  关于桑黄形态,根据古籍记载的一些描述,再对照参考植物学专家考证可知,“桑黄”为多年生真菌,幼时黄褐色,老时变为黑色。本草著作中所描述的“其黑者”、“其黄熟陈白者”,其实应是对桑黄生长不同时期形态的描述。

  古籍中桑黄功效的论述也有很多,如《神农本草经》云:“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千金翼方》载:“其黄熟陈白者,止久泄益气不饥 ;其金色者治癖饮积聚,腹痛,金疮,益气不饥,轻身强志…” 从东汉年间开始,桑黄的功用在主要本草著作中均有记载,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治疗妇科疾病,妇女崩漏、带下、阴痛、无子、月闭血凝、产后血凝等;二是治疗虚损性疾病及血证,包括肠风泻血、衄血、五痔下血、血痹虚劳等,“散血如神,止血甚捷”“一切血证咸宜用之”,能够止泄补益元阳;三是治疗癥瘕积聚病。在现代临床治疗中,桑黄对“血淋、血崩、经闭、带下、脱肛泻血、腹痛”等妇科疾病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这与古代治疗功效的观点是一致的。

  

  应该说,古代中国对于桑黄的研究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世界前列水平,但到了近代,人们似乎很长时间都忽视了它的存在,直到一件特殊事件的发生,才唤起国内业界专业人士的关注。

  事情要放在现下,可能大家也不会觉得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儿,不就是跨国打飞的几个来回,到中国购买桑黄吗?可那是十几年前呀,是要付出高昂成本的呀!别急,事情是这样的:

  2010年,曾有一位日本患者一年中多次到杭州胡庆余堂老药店购买野生桑黄,服务员一开始并没有注意。2011年,又有一名日本顾客来到胡庆余堂购买野生桑黄,出于对顾客隐私的尊重,胡庆余堂除了了解服用者的年龄、体质、疾病等情况外,没有过多提问,直到他多次往返后,才知道顾客是专程从日本飞来杭州,到胡庆余堂购买他们称为“桑黄灵芝”的野生桑黄,用于给其弟弟治疗肿瘤的。

  也就从这时候开始,桑黄这种药用真菌才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国内业界也逐步开始了对它的关注和研究。此时,专家们才发现,其实,日本早在1968年就已经开始对桑黄进行现代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东京大学柴田实验室发现,桑黄灵芝(野生桑黄)对肿瘤有出色的抑制作用,水煎液可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有很强的抑制癌细胞转移作用,且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大剂量试用,对人或实验动物也无任何毒副作用。得知这一结论后,日本用汉方药的一流公司——津村公司的负责人悄悄地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走遍中国全境,寻找桑黄资源,找到并经鉴定后,便赶紧在中国全境采集,并由生药专家挑选,将药材送回日本。1984年,韩国发现这一秘密,立即拟定国家计划,开始进行关于桑黄灵芝的开发研究,1993年成功将桑黄灵芝开发制成抗癌药物,1997年,韩国政府正式许可将其当成药品来使用,目前桑黄灵芝提取物干粉在韩国每公斤售价高达2000多美元。据有关方面统计,仅日、韩两国市场前年各种桑黄灵芝制剂的销售额合计已逾100亿日元。美国在2008年前已从日本进口桑黄灵芝制剂作为膳食补充剂在其本土销售。

  

  到2017年,浙江中医药研究院寿旦博士等人提交的《桑黄功效作用研究及人工栽培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一文,获得浙江省中医药科技一等奖,自此,我国对桑黄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从桑黄中分离得到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糖,此外还有黄酮、香豆素、麦角甾醇、琼脂酸、脂肪酸、三萜、芳香族酸、氨基酸、木糖氧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酯酶、纤维素酶等。其中多糖、黄酮、三萜和酚类物质被认为是桑黄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在有效提高人体免疫机能、防治肿瘤、治疗糖尿病、保护肝脏及抗氧化等方面有着明显疗效,如多糖便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首要物质。

  野生桑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野生桑黄有“森林黄金”之称。作为弥足珍贵的中华传统中药,桑黄的卓越药用效果及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后,便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热点。然而,随着桑黄热的兴起,“桑黄”一词却逐渐被滥用。什么才算真正的“桑黄”,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课题。

  

  至2020年,桑黄孔菌属的属内种扩增至14个,包括桑树桑黄的近缘种类,如杨树桑黄、暴马丁香桑黄、漆树桑黄、栎树桑黄等。桑黄孔菌属的属内种通常与其寄主树木之间具有专化性,如杨树桑黄仅寄生于山杨树、栎树桑黄仅寄生于栎属植物,而国内很多专家都普遍认为,只有长在桑树树干上的桑树桑黄,才是真正的桑黄,它在现代分类上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纲、锈革孔菌目、锈革孔菌科、桑黄孔菌属。但,桑黄孔菌属的属内种所形成的子实体目前在市场上也都被当做“桑黄”在使用。

  古代民间早有“桑树生黄,幸得之,百病可医”的说法,加之现代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桑黄的珍贵。希望国内科研团队共同努力,不断推进桑黄人工栽培产业的发展,让这一古老的中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药博物馆潘激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