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愈有道:三种痔疮治疗方法的学习分享
在跟诊郭廷英老师门诊的过程中,同门之间有了一次关于痔疮治疗经验的深度交流。现将这些实用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1.羊毛疔挑治痔疮
羊毛疔挑治痔疮是一种基于传统医学理论的特色疗法。它通过在大肠腧附近精准查找阳性反应点(多为色素沉着点),并挑出其中白色纤维样物质,来有效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状况,化解淤血堆积问题,从而为痔疮治疗开辟蹊径。
操作准备与体位
操作时患者需取舒适体位,一般以坐位(如仰卧位或俯卧位)为宜,这样能充分暴露施术部位,而且在操作中患者可保持稳定,减少体位变动带来的意外伤害风险。
寻找疔点
疔点是挑治的关键。这些特殊反应点一般呈米粒大小,颜色稍深,像灰白色、暗红色等,按压时不会褪色。痔疮相关的疔点在大肠腧及其附近寻找,这需要仔细观察皮肤表面,有时还得借助充足光线。
挑刺过程
挑刺前要做好消毒工作。使用特制挑针,将其头部钩针结构刺入皮肤约 2 毫米,然后稳稳钩起皮下纤维样物质进行挑治。挑治方式有横挑、斜挑等,需反复牵拉,直至挑出皮下白色纤维样物质,其长的类似羊毛。
挑刺后护理
挑刺后的伤口务必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
从接触的患者反馈来看,挑治后效果显著,多数患者一两天内痔核就会萎缩好转。不过,后期饮食和生活习惯对病情影响很大,有的患者保持良好习惯未再复发,而有的因饮食作息不变,一年多后又复发。这种挑治方法在郭老师、董玲大夫门诊有应用,但因其操作有一定限制,门诊处理痔疮问题更多用针法。
2.针刺穴位
针刺穴位在痔疮治疗中同样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效果。李静大夫分享了一个生动的门诊案例:一位同事在外痔出血发作期,痛苦不堪,坐立难安,严重影响了工作。李大夫在详细了解情况后,仅在其单侧施针于二白双穴,行针之后取针,患者即刻便能无痛入座,疗效可谓立竿见影。
古籍中对二白穴治疗痔疮早有记载,《针灸玉龙歌》提到:“痔瘘之疾亦可针,里急后重最难禁。或痒或痛或下血,二白穴从掌后寻。”《针灸大成》也记载其 “治痔,脱肛”。李大夫丰富的临床经验进一步验证了二白穴的神奇功效,众多患者在针刺二白穴后,便血、肿痛等恼人的症状明显减轻,痔核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缩小。
二白穴作为一个经外奇穴,其位置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 4 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每侧各一穴。准确的取穴方法是:患者伸臂立掌并用力握拳,此时在前臂拇指内侧可清晰看到一条明显凸起的筋,即桡侧腕屈肌腱。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的距离是 12 寸,将其平均分成三份,在靠近掌侧 1/3 的交点处,此条筋的两侧便是二白穴。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痔疮,还有相应的配穴方法。例如,内痔可搭配长强;外痔可选用承山、会阳穴;另外,龈交穴痔疮反应点挑刺在临床应用中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这些配穴方法相互协同,进一步提升了针刺治疗痔疮的疗效。
食疗调养
食疗在痔疮调养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木耳和黑芝麻这两种常见食材,因其独特的药食价值,成为痔疮患者食疗的佳选。
在为痔疮患者提供食疗咨询的过程中,我多次推荐一方“墨耳浆”。令人惊喜的是,实践效果堪称神奇,连续使用一周后,往往都能收获不错的效果,甚至有的无痛“痔”愈。
墨耳浆
【原料】干黑木耳10克、黑芝麻10克。
【做法】将木耳、黑芝麻分别洗净,一半木耳放入无油的锅中,用中火,微微变焦时起锅。全部黑芝麻下锅,用小火炒出香味。将处理好的食材连同剩下未炒的木耳转入豆浆机中,加入500毫升水,选择米糊模式制作即可饮用。
木耳性平,味甘;归胃、大肠经;具有补气血、滋阴、补肾、活血、通便的功效,对便秘、痔疮、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贫血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有食疗作用。但其较难消化,并有一定的滑肠作用,故脾虚消化不良或大便稀烂者慎食。此处应用时一半炒焦,炮制后的木耳收敛作用得到增强,更适合痔疮患者。
黑芝麻性甘,平。归肝、肾、大肠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功效。对精血亏虚,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等症状有良好的食疗效果。
此食疗方法源于《普济方》血痢下血方的加减,木耳,犹如一位“止血消肿卫士”。而黑芝麻,则似肠道的 “润滑使者”,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为改善痔疮状况而努力。
痔疮虽为常见病症,但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容小觑。这三种治疗痔疮的方法 —— 羊毛疔挑治、针刺穴位和食疗调养,各有千秋且相互补充。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在尝试这些方法时,建议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希望有“痔”之士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途径,摆脱痔疮的困扰,重享健康舒适的生活。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重视这些传统医学方法,让它们在现代医疗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撰稿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