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帮中药炮制技艺(二)
在中国中医药的丰富宝库中,炮制技艺如同烹饪艺术一般,讲究火候与技艺的完美结合。
建昌帮的炮制技艺涵盖了炒、炙、煨、煅、蒸、煮、炆、熬、淬、霜、曲、芽以及复制法共十三种不同的工艺,其中炆法是建昌帮特有的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建昌帮这一独具一格的“炆法”,一种将药材与文火慢煮相结合的传统工艺。
炆法的起源:从厨房到药房
炆法,最早源于烹饪领域,意在通过微火慢煮来提炼食材的精华。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首次提到它,后来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也推崇用陶器来炆,保证食物的原汁原味。而建昌帮则将这一技艺应用于中药炮制,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方法。
炆法的传承:古法新传
建昌帮的炆法,可以说是中药界的“古法新传”。从东晋医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到明朝缪希雍的《炮炙大法》,再到清代名医李铎的《医案偶存》,炆法的记载一直有,而且越来越精细。
自2008年起,炆法被正式纳入《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成为官方认可的炮制技术。同时也催生了炆地黄、炆黄精、炆何首乌、炆远志等多种独具特色的中药饮片品种。
炆法的工艺:精细入微
建昌帮的炆法工艺,讲究的是“水火相济,炮炙有度”,以其精细入微的操作和对火候的严格把控而著称。从药材的净选、润制到装坛、加料、架坛、点火、炆制,每一个步骤都要求极高的精确度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炆法工艺简单来说,就是把润透的药材放进陶坛里,加好水和辅料,密封后把药坛架起,在坛子底下和周围铺上干稻草、刨花和适量的木炭,点燃后,再用糠围起来,让火力均匀而稳定。然后用糠的小火慢慢煮,这个过程要持续24到48小时,直到药材煮得透透的,药效完全释放。
炆法的辅料:糠的独特作用
说到炆法,就不得不提它的独特辅料---糠。糠,是禾本科植物稻的种壳,它体轻、易燃、吸水性强。不仅作为燃料,更因其性温、入脾胃经的特性,在炮制过程中可以使药物透过炆坛吸收糠火的温度,增加滋补之力。
炆法的优点:陶器的魔力
使用陶器来炆药材,好处多多。首先,陶器不会和药材发生化学反应,保证了药材的纯净。其次,陶器的透气性好,有助于药材吸收热量。再者,陶器保温性强,即使糠火停火了,药材还能在“温暖”中慢慢炖煮。最后,陶器能让热量均衡传递,让药材和水分子充分交融,药效更佳。
建昌帮的炆法,不仅是一种炮制技艺,更是一种对传统与创新的尊重,对药效追求。这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更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药博物馆 王志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