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发布日期:2022-04-08

  4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发布《关于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认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由中国科协主持认定,项目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评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自然博物馆等800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见附件),有效期至2025年。

  立足高校,积极求索更多可能。“博物馆是立体直观的教科书,形象生动的大讲堂,来宾参观的第一站,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建馆三十余年,中医药博物馆立足于此,并不断探索,先后创建“中药辨识大赛”“博物馆文化周”“博物馆讲解大赛”品牌活动,以赛促学,拓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举办临展,丰富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北中医博物馆近几年来,结合社会上的热点及时势,每年都举办1-2个临展或主题展,让有限的空间呈现更多的内容,弘扬更多的文化内涵,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如,《金砖五国·花语时光》《“君臣佐使中医理,本草抗疫扬国威”抗击新冠肺炎中药专题科普展》《白衣天使,“疫”路有你》等并且开始拓展线上展览与高校、医院巡展。

  

  科普手册、出版书籍、开发课程,多个途径拓展影响。基于科普、科研工作基础,整理编撰博物馆科普手册、杏林藏珍文丛、《识汉字认中药》教材,针对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及社会团体开发各具中医药特色科普体验活动与系列科普课程,如,“四季养生”“中医防疫与保健”“三高人群的日常保健”“保健灸与保健穴”“中医美容”“中药的味道”等。深耕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科普教育,惠及老幼,影响海内外。

  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北京科学嘉年华、北京志愿者科普大行动等活动,开展的“中医体质检测” “耳针体验”“推拿按摩体验”“猜中药谜语”“中药的真伪鉴别”等一系列的中医药体验活动,搭建桥梁让群众享中医药之便,识中医药之美。

 

  加强“北中医博物馆”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博物馆每周都有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知识相关的原创的科普文章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推介,更新及时,内容丰富,制作精美,形式生动活泼,深受大众欢迎,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已逾万人。2020年,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的“线上中药辨识大赛”、“线上博物馆文化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受众面更为广泛,加大了中医药文化与知识的传播力度,反响热烈。

 

  博物馆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称号,是对全馆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日后将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积极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因地制宜,再接再厉,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中医药博物馆  刘青)